2023年,中國汽車行業在跌宕起伏中前行,零部件領域也發生了不少令人記憶猶新的事件,讓人們觸摸到產業變革新形勢下那一次次有力跳動的“脈搏”。
年度受關注人事更替:徐大全“接棒”陳玉東
10月20日,博世宣布中國區管理層調整,現任中國區總裁陳玉東將于2024年1月1日任期屆滿退休,現任博世中國區執行副總裁徐大全將“接棒”。據悉,在陳玉東的領導下,博世中國業務銷售額自2010年的373億元持續增長至2022年的1321億元,平均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1%。
在博世任職期間,徐大全與陳玉東互為搭檔,加速推進博世中國業務的轉型升級,將博世中國業務的發展推向新高度。例如,2019年,博世在無錫建立首個創新和軟件開發中心,負責電氣化、智能網聯汽車、互聯解決方案、大數據平臺等領域的創新與研發,為其在中國所有業務部門提供高質量的軟件支持。2021年,博世智能駕駛與控制事業部成立。到目前為止,博世中國100%由本土團隊開發的智能座艙平臺已獲得多個項目的訂單,50多個不同等級的智能駕駛項目已實現量產。
伴隨人事調整而來的,還有博世業務架構變化的落地,重組后的汽車業務將更名為博世智能交通業務,發展目標是平均每年增長約6%,到2029年銷售額將超過800億歐元。
博世中國高層的人事更迭已經明確,而變革與發展的腳步仍在繼續。行業在感嘆產業變革迅猛、時間轉瞬即逝的同時,也在拭目以待博世中國如何繼續向“新”出發。這一命題,將留給徐大全和他的伙伴們一起解答。
年度受關注市場趨勢:汽車產品消費電子化
汽車產業正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隨著智能化程度的加深,產品的消費電子屬性也愈發突出。
消費電子產品具有換購或增購周期短,產品迭代速度快,軟件系統更新頻繁,OTA在線升級等特征。燃油車通常被視為家庭的固定資產,購買決策周期長、換購頻次也低。進入智電汽車時代后,消費方式悄然發生變化,產品更迭周期不斷縮短,OTA升級漸成常態,軟件能力開始成為人們購車的一大考量因素,比如自動駕駛、人機交互等功能。
汽車正在變成一個具有運載屬性的大型智能移動終端。比如,為了滿足用戶對車載交互體驗的新需求,中控屏朝著高清化、大屏化方向發展。此外,智能電動汽車更新迭代周期越來越快,從以往的5年到當前的以1~2年為單位。車企適應新的市場變化,就要以高效率、多車型并線的方式進行生產。
事實上,汽車產品消費電子化的發展趨勢,對全產業鏈、全要素都產生深刻影響,也帶來全新挑戰。這個課題意味著新技術和新路徑的采用,值得汽車行業深入研究與探索。
年度受關注跨界企業:華為
華為進入汽車行業以來總有一個特質“傍身”,那就是自帶話題性。2023年,在經歷問界新M7熱賣,AEB“論戰”等事件后,華為又上熱搜。據悉,華為將與長安汽車成立新的合資公司,聚焦智能網聯汽車智能駕駛系統及增量部件業務。此外,與華為智選模式合作的車企——賽力斯、奇瑞、江淮、北汽也收到了股權開放邀請。
華為在汽車行業深耕細作,目前形成了三種非常典型的業務模式,分別是零部件供應模式、Huawei Inside模式和智選模式。據分析,華為智選模式與車企的合作也最深入,深度參與車企的產品定義、核心零部件選用、營銷服務體系等領域,并利用華為的銷售網絡協助車企銷售合作車型。
而此次與長安汽車的合作,為華為車BU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華為與汽車行業合作伙伴互相賦能共同造車,這是在‘軟件定義汽車’、產業重構的汽車新時代涌現出來的新范式。中國汽車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探索新的發展模式。”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表示。
有消息稱,華為車BU有望在2025年實現盈利。華為半年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該公司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收入達10億元。
年度受爭議話題:AEB
AEB(自動緊急制動)無疑是2023年國內車圈存在爭議而被廣被討論的話題之一。兩位行業“大佬”的論戰雖已和睦“收場”,但供需兩端對AEB應用現狀及未來方向的關注有必要繼續下去。
對車輛安全性的追求為AEB帶來了廣闊的市場增長空間,但不同測試規程、標準之間存在要求的差異,現行測試標準與消費者的期待之間也有某些差距。同時,實際的道路交通環境非常復雜,尤其是我國交通參與者種類多樣,加之AEB系統自身感知能力的局限,使得產品對天氣、非標障礙物等不同極端條件下的表現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這些因素的存在,導致了誤觸發、漏觸發的問題。
各種局限性的存在,可能正是造成業界圍繞AEB展開探討的深層次原因。無論法規標準的進一步完善,還是融合感知方案的應用,抑或OTA、虛擬仿真、AI算法的優化,行業都應懷著敬畏之心,不斷完善AEB功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
年度影響供應鏈事件:河北暴雨災害
2023年夏天,一場持續多日的暴雨襲擊華北地區,河北省的汽車供應鏈也遭受不小的沖擊。其后不久,《中國汽車報》記者走進河北涿州,實地探訪受暴雨和洪水影響的汽車零部件企業。
首先,面對“黑天鵝”事件,整零企業需要共渡難關,與上下游伙伴建立良性的合作關系,以便在第一時間得到支持和助力。
其次,汽車產業鏈對精益組織、就近采購、倉儲甚至連續生產銜接中零庫存的要求很高,供應鏈不穩定而影響車企連續生產的情況,逆向上有可能發生,甚至影響更上游的供應商,這些無疑將推高生產成本。
因此,對整零企業來說,培育對供應鏈的綜合掌控和駕馭能力至關重要。
此外,汽車行業需要面對供應鏈的“新常態”,實現系統化整體韌性的升級,短期應做好應急管理,盡可能減輕短期沖擊對業務可持續性的影響;中期應做好業務連續性管理,對可能面臨的困難局面進行前瞻性布局;長期應做好構建供應鏈的“新常態”,對提升供應鏈韌性形成戰略性認識。
年度受期待政策:《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
2023年1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聯合發布《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遴選具備量產條件的搭載自動駕駛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在限定區域內試點上路通行。一時間,整個行業“喜大普奔”,這意味著智能網聯汽車,尤其L3~L4級自動駕駛的試驗、示范將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我國實施啟動的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對于探索開展自動駕駛商用化運營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目前,國內自動駕駛的商業化落地正從單一領域、個別城市,逐漸擴大到各行業領域和全國范圍。作為限制商業化落地的最大影響因素,技術上實現了重點突破,常態化去安全員運行從單點單場景試運營,轉變為多場景多點爆發。不可否認的是,系統性、協同性不夠,仍是目前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面臨的問題。例如,大部分試點城市還在采用測試牌照,少數城市有商業化運營牌照,測試范圍有限。此外,路側智能化基礎設施運營主體缺失,存在的設備升級、維修困難、折舊快等問題仍需未來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步解決。
試點工作的逐步推進,將引導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和使用主體加強能力建設,探索形成一批行業市場主體共同參與的特色應用案例。
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服務熱線
0571-8521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