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漸近尾聲,對于國際汽車零部件巨頭來說,這一年并不輕松。一方面,在全球經濟疲軟的大背景下,它們需要努力維持現有業務和現金流;另一方面,面對汽車產業的快速變革,為了在激烈的競爭和未來的比拼中“不掉隊”,它們需要主動出擊,推進轉型。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領域擁有一定領先優勢的中國市場,成為這些零部件跨國公司押注未來的重要陣地。
轉型,活下去
2023年,轉型依然是汽車行業逃不開的話題,從奧托立夫到大陸集團,從博世到采埃孚,一眾國際汽車零部件巨頭紛紛“瘦身”過冬,同時調整業務及架構,以適應技術和需求的不斷變化。
汽車產業轉型背后,大量傳統業務崗位面臨威脅。近日,采埃孚傳出消息,將于2024年底關閉德國蓋爾森基興工廠,屆時約200個生產崗位會消失。據悉,該工廠主要生產汽車轉向系統和電纜套件。與此同時,博世對外證實,計劃2025年底前裁減兩家德國變速器工廠最多1500個工作崗位,涉及研發、行政和銷售等。大陸集團前不久也宣布,計劃削減汽車部門的工作崗位,裁員數千人,其德國吉夫霍恩工廠將于2027年底前結束運營。奧托立夫從2023年到2025年,擬在全球范圍內裁員約8000人,關閉歐洲的數家工廠。
通過裁員降本的同時,國際汽車零部件巨頭們也在積極調整業務架構,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例如,電裝不斷剝離內燃機相關零部件業務,繼向愛三工業打包出售燃油泵業務后,又將內燃機相關陶瓷制品中的火花塞和氧傳感器業務賣給了日本特殊陶業。
事實上,在不少傳統汽車零部件巨頭內部,內燃機業務的權重不斷下降。
“采埃孚集團目前正在加速轉型。2015年,我們60%的業務依賴于傳統燃油車。到去年底,這個比例已下降至27%。”采埃孚首席執行官柯皓哲在2023年慕尼黑車展上表示。
一邊是傳統業務板塊的“減速剎車”,一邊是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大踩油門”。博世此前官宣,將對其最大營收支柱“汽車與智能交通”部門進行重組,自2024年1月1日起更名為“智能交通”,重點布局電驅動、汽車電子、智能駕駛等業務。大陸集團也對其連續數年虧損的汽車部門動了“大手術”,除裁員外,還將6大業務領域精簡為5個,其中的用戶體驗事業群將效仿緯湃科技“單飛”,后續可能出售、合資或上市。
為強化在汽車電動化領域的能力,收購也成為手段之一。舍弗勒“盯”上了表現頗為亮眼的緯湃科技,發出公開收購要約,目前基本上確定將后者收入囊中。
另外,在變革大勢下,數十年來通過交叉持股形成固定“小集體”的日本汽車行業正在尋求“松綁”。
近期,豐田汽車、豐田自動織機、愛信敲定出售各自持有的部分電裝股份;電裝則出售其持有的日野汽車、豐田合成、愛知制鋼、東海理化股份,并減持豐田自動織機和愛信股份。通過減少交叉持股,可以賦予各廠商更大的經營獨立性,同時為汽車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籌集資金。
中國,再加碼
由于中國車市競爭加劇、歐美電動汽車需求放緩,以及供應鏈和高利率等問題,2023年國際汽車零部件巨頭普遍承壓,同時也面臨業務轉型帶來的陣痛。不過,中國畢竟是全球最大的新車市場,且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預測,2023年中國新車銷量有望突破3000萬輛的“天花板”。再加上,電動化、智能化是汽車行業轉型的兩大方向,而中國市場在這兩方面都走得較為靠前,蘊藏無限商機。
于是,國際汽車零部件巨頭不斷加碼中國市場,它們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本土化,以更好地適應新的需求。以采埃孚為例,其積極在華投建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爭取電驅動大單。2023年7月,采埃孚宣布追加投資1.5億歐元,在武漢建設汽車安全氣囊生產基地及研發中心;8月,采埃孚廣州技術中心開業,采埃孚廣州電子工廠開建。前不久,德國《經濟周刊》報道稱,采埃孚有意擴大在中國的銷售額。采埃孚董事斯蒂芬·馮·舒克曼表示,到2030年,該公司希望在華營收占其總營收的比例,從去年的約18%上升到30%左右。“我們在中國市場的機遇主要聚焦在電驅動、智能底盤和自動駕駛領域。”舒克曼近期在接受中國媒體記者采訪時說道。
其他國際汽車零部件巨頭也加緊在華投建新項目,其中包括新建工廠、擴建生產線、設立研發中心等。例如,博世在蘇州投資約10億歐元,打造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及自動駕駛研發制造基地,主要服務中國市場;緯湃科技長春全新研發中心投入使用;舍弗勒太倉制造基地新能源二期工廠在蘇州啟用,大中華區總部新研發大樓在上海安亭啟用;安波福連接器系統新工廠項目落戶湖北武漢;佛瑞亞集團旗下的佛吉亞在江西豐城新建的歌樂汽車電子超級工廠啟用;此外,大陸集團中國區智能制造創新中心落地長沙,常州工廠啟動三期擴建項目,曲阜工廠啟動二期項目。
可以看出,多數國際汽車零部件巨頭對于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空前高漲,同時也有意在中國市場向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快速轉型中獲益,尋求增長新機遇。
牽手,共前行
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領域,隨著更多中國零部件企業和科技公司崛起,國際汽車零部件巨頭正加強與之合作。
汽車智能化方面,以地平線為例,其陸續與大陸集團、博世、采埃孚、安波福等達成合作。其中,安波福基于地平線征程2芯片打造的ADAS解決方案已獲得某頭部中國品牌的項目定點,預計2024年一季度正式量產;采埃孚將基于地平線征程系列芯片,開發中國版“采睿星”高性能計算平臺;大陸集團也與地平線深化合作,雙方投資成立的合資公司大陸芯智駕將基于地平線下一代高性能芯片,打造行泊一體域控3.0產品。此外,地平線的征程6芯片將于2024年4月發布,而博世是其量產意向合作伙伴之一。
汽車電動化方面,舍弗勒與智加科技簽訂了量產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先進轉向系統領域展開合作,共同推動重卡自動駕駛的技術應用和創新發展。法雷奧與新勁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新一代電子智能制冷閥門,并與法雷奧的熱泵產品相匹配,以應對汽車市場日益增長的電動化需求。
除了零部件企業及科技公司外,一些整車企業也得到國際汽車零部件巨頭的青睞。例如,博世中國與慶鈴汽車成立了合資公司——博世氫動力系統(重慶)有限公司,共同開發和銷售燃料電池解決方案。畢竟,中國是燃料電池技術開發和應用的重要市場。另外,佛吉亞與零跑汽車合資成立了零部件公司,加速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研發與生產。采埃孚也與零跑汽車達成合作,共同開發乘用車智能底盤產品。
另外,隨著中國車企加速“出海”,不少國際汽車零部件巨頭也希望從中分“一杯羹”。近日,麥格納斯太爾中國區高級銷售總監、麥格納衛藍總經理馮樹嶺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一家全球化公司,麥格納有能力也有強烈的意愿,與中國車企一起拓展海外市場。”據了解,麥格納所能提供的服務包括:當地代工生產、供應鏈配套、車輛認證服務等。
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服務熱線
0571-8521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