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2023年營收6023.15億元,同比增長42.0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00.41億元,同比增長80.72%……3月26日,比亞迪披露2023年報,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至此,已經有比亞迪、吉利汽車、北京汽車、“蔚小理”等部分國內車企,以及10余家跨國車企發布了2023財年業績數據。
其中,國內車企受到產業轉型和“價格戰”等多重因素影響,部分車企增收不增利情況依然較為突出。而14家跨國車企中有11家實現盈利,占比近8成,與上年持平,但營收較上年度明顯增長。
傳統車企
“內卷”升級加速轉型 海外戰略全面開花
北京汽車2023年財報顯示,公司2023年收入1979.49億元,同比增長3.93%;凈利潤約30.3億元,同比下降27.8%。在銷量上,2023年北京汽車實現整車銷售104.2萬輛,同比增長7.3%。其中,新能源汽車銷售10.2萬輛,同比增長46.6%;海外市場銷量5.9萬輛,同比增長超200%。
增收不增利是大多數車企在轉型期都可能遇到的問題。“在整個國內汽車產業發展加速的背景下,自主品牌的崛起帶來了一系列沖擊。”北京大學經濟學院EDP講席教授薛旭向記者表示,2023年,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為52%,同比提升4.6個百分點,傳統合資車紅利漸退,對于曾依賴北京奔馳、北京現代賺得豐厚利潤的北京汽車而言,帶來了新的挑戰,這在傳統車企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再加上市場“價格戰”的影響,所以盡管整車銷量有所上升,但利潤增長顯然受到沖擊。
但是,面對挑戰,2023年北京汽車還是有些亮點。例如海外戰略取得進展,2023年,北京汽車積極開發歐洲、中亞、東南亞等新市場,拓展電動汽車、二手車等新業務,實現體系能力、市場規模和盈利水平高速增長,海外市場增速超出行業水平,成為其較為穩定的增長點。
“從新能源汽車銷量數據增幅看,北京汽車新能源轉型節奏明顯加快。”遼寧省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理事李鑫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談到,2023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北京汽車在技術研發、品牌渠道建設等核心能力上持續投入,對短期業績必然有一定影響。2023年其研發支出約35.7億元,同比上升31.7%,主要加大了包括電動越野車型在內相關研發投入,全面推進向新能源轉型,并且加強與北汽藍谷的資源協同,有望降本增效。今年3月15日其公告稱,
北汽集團擬將直接持有的北汽藍谷除處分權及收益權外的對應表決權等所有權利,全權托管給北京汽車。這樣的股權托管將推動北京汽車和北汽藍谷進一步實現優勢互補及資源協同,提升北京汽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競爭優勢,推動北京汽車新能源戰略加速落地,也是其未來發展的重要支點。而且,這種在轉型背景下的資源協同或將為行業帶來有益的啟示。
與北京汽車不同的是,比亞迪與吉利汽車都是增收又增利的贏家。年報顯示,2023年,吉利汽車實現營業收入1792億元,同比增長21%,創歷史新高;凈利潤49.4億元,同比增長6%。“2023年,在汽車行業‘內卷’加劇、產業轉型、價格大戰、需求透支等多種因素交織的情況下,比亞迪、吉利汽車等車企能實現營收、利潤雙增,本身就體現了較強的體系能力和競爭能力。”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研究院研究員張赟向《中國汽車報》記者表示,就吉利汽車來看,其主要特點是產品結構優化、成本下降及規模效應。其中,規模化的生產和銷售大幅度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毛利率,而多品牌戰略的協同也有效提升了供應鏈競爭力和創新能力,使各個品牌降低了研發成本,提高了市場競爭力,這是吉利汽車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反攻的基石。同時,吉利汽車在智能化方面積極推進,完成了從底座芯片、智算中心到AI大模型的縱向布局,并加速提升在豪華智能電動汽車市場的占有率。多措并舉,使得吉利汽車在2023年保持了業績持續增長。
而銷量居前的比亞迪,財報成績也同樣亮眼。“比亞迪產品矩陣較完善,去年推出仰望、騰勢、方程豹等品牌新車型,目前處于高速增長,有持續領先優勢。”在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新能源創新技術中心研究員胡豐林看來,單車成本不斷下降,全面布局高端市場,多品類、多品牌布局持續推進,研發投入再度攀升等都是比亞迪2023年財報中的特點。其中,比亞迪去年研發投入達395.75億元,超過全年盈利,同比增長112.15%,占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6.63%,較2022年的4.77%提升1.86個百分點。
新勢力
研發支出占比提高 供應鏈水平決定盈利能力
截至目前,在國內造車新勢力企業中,“蔚小理”與零跑已經披露2023年業績報告。其中,理想汽車成為國內造車新勢力中首家盈利的車企,而蔚來、小鵬、零跑依然處于虧損狀態。
從2023年財報看,造車新勢力頭部企業營收方面的排名為“理蔚小”。2023年,理想汽車營業收入1238.5億元,同比增長173.5%,成為中國第一家年營收突破千億元的新勢力車企。蔚來汽車全年營收556.18億元,同比增長12.89%,創歷史新高。小鵬汽車2023年實現營收306.8億元,同比增長14.2%。此外,零跑汽車全年營收167.5億元,同比增長35.2%。
在凈利潤方面,造車新勢力頭部企業排名為“理小蔚”。理想汽車去年實現凈利潤118.1億元;小鵬汽車凈虧損103.8億元,虧損幅度同比擴大13.6%;蔚來汽車凈利潤虧損規模首次突破200億元,達211.47億元,虧幅相比2022年擴大45.25%。此外,零跑汽車2023年凈虧損42.16億元,相比2022年凈虧損51.09億元收窄。
誰也沒想到,“蔚小理”中起步最晚的理想汽車竟然第一個邁過生死線、打破了虧損魔咒。“理想汽車能迅速脫穎而出,有多重因素。”張赟認為,對于盈利而言,理想汽車2023年較為突出的數據之一是毛利率達到21.5%,比肩比亞迪、特斯拉,而此前特斯拉毛利率僅為18.2%。理想汽車在銷量不及特斯拉與比亞迪的情況下,能將毛利率提升到與其相近的水平,這背后是對成本控制和產品定價有很好的策略。相比之下,同期蔚來汽車的毛利率卻比2022年的10.4%下降4.9個百分點,僅為5.5%。而小鵬汽車的毛利率提升了9個百分點,達到6.2%。蔚來汽車目前攤子鋪得太大,投入太多,如電池、芯片、換電站,還推出了首款手機NIO Phone,這些都是非常燒錢的項目,且短期內難見回報。而小鵬汽車自2022年8月小鵬G9上市后銷量慘淡,到2023年上半年新車銷量每月都不能過萬輛。但好在能夠自我改革,人事架構重新調整,甚至連創始人也“踢”掉兩個,才換來了營業虧損率從40%收窄至15.7%。
盡管在盈利上呈現兩極分化之勢,但“蔚小理”等新勢力均對研發較為專注。“新勢力車企越來越重視研發投入,正在成為一個趨勢。”李鑫表示,從研發投入看,“蔚小理”中蔚來汽車投入最高,其全年技術研發投入134.3億元,累計研發投入超430億元。理想汽車2023年研發支出達到105.9億元,占收入總額的8.5%,相較于2022年的67.8億元增加56.1%,增幅較大。小鵬汽車2023年的研發支出達到52.8億元,占總營收的17%,占比較高,較2022年同期的52.1億元上升1.2%。
隨著研發的持續推進,蔚來即將推出的子品牌樂道首款車型L60,被認為是扭轉虧損的希望之一。與理想、蔚來宣稱不降價不同的是,2023年小鵬汽車多次降價促銷,全年的車型平均售價已經跌穿20萬元。并且,小鵬汽車繼續主打NOA自動駕駛,對標海外智駕公司Waymo,稱要將成本降低50%。
在中國汽車“出海”潮中,造車新勢力成為其中的一股重要力量。胡豐林表示,一方面,國內多數新勢力車企都在積極向海外拓展,蔚來汽車去年已經布局歐洲等地,小鵬汽車加速進軍中東及“新馬泰”東南亞市場,理想汽車瞄準了沙特、迪拜、阿聯酋等中東市場,零跑也已經與Stellantis集團簽約合作,將在歐洲生產零跑C10車型等。
除了常規的海外新車銷售,蔚來汽車在歐洲四國還結合當地情況啟動了以租代售的訂閱模式,小鵬汽車則與泰國汽車經銷商達成銷售合作,都是新勢力“出海”亮點。另一方面,新勢力的市場戰略也在“價格戰”影響下悄然產生了變化。如小鵬汽車與零跑汽車在推新車方面,戰略走向完全相反。
零跑汽車2023年的新車交付量為14.42萬輛,超過了小鵬汽車的14.16萬輛,而下一步,零跑汽車的轉變是80%的車型將走向高價位。與此同時,小鵬汽車的目標卻是在2024年推出10萬~15萬元左右“下沉”車型。兩家新勢力的市場定位走向耐人尋味。而這些價格策略,其實既適應了國內市場“卷”的現實,也可以為開拓海外市場增添選項。由此,無論是“蔚小理”、零跑還是其他國內造車新勢力,只要策略得當,都有希望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自己的路線。
跨國車企
營收利潤雙增長 持續加碼在華投資
與國內車企相比,跨國車企則有著布局廣泛、積淀雄厚、策略靈活等優勢。但是,在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的大趨勢下,電動化成為跨國車企的一道坎兒。在已經發布2023年財報或財報預告的14家跨國車企中,大眾汽車集團、Stellantis和梅賽德斯-奔馳等營收均實現同比增長。其中的11家車企實現或預計實現營收和凈利潤的雙增長,而梅賽德斯-奔馳、寶馬集團和沃爾沃汽車的凈利潤較2022年有所下滑。
具體來看,大眾汽車集團實現營收3223億歐元(1歐元約合人民幣7.83元),同比增長15%。豐田汽車預計2024財年(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銷售額達到43.5萬億日元(1日元約合人民幣0.0477元),同比增長17%。Stellantis凈營收1895億歐元,同比增長6%。同時,福特、通用、寶馬、奔馳、本田、現代、特斯拉、日產、起亞、雷諾、沃爾沃均基本實現營收同比增長,其中,沃爾沃同比增長21%,特斯拉同比增長19%,起亞同比增長15.3%,居增長率前列。
在企業2023年凈利潤中,豐田汽車預計將達到4.5萬億~4.9萬億元日元,同比增加超過80%以上。Stellantis凈利潤186億歐元,同比增長11%。奔馳集團凈利潤145.31億歐元,同比下降1.9%。增長率靠前的起亞,實現同比增長62%;現代汽車增長53.7%,特斯拉增長19%。
其中,豐田汽車的凈利潤幾乎是上一財年的近2倍。“豐田是全球傳統車企市值領頭羊,之所以能保持較強的盈利能力,與其自身的產品戰略、市場戰略都有直接關系。”李鑫表示,以往很多人印象中,豐田都是以燃油車取勝市場,但實際是近兩年來,隨著全球對環保法規的日趨嚴格以及消費者對節能、低碳出行方式的認知提高,豐田的普銳斯、卡羅拉雙擎等混合動力車型在全球范圍內,特別是在歐美地區的銷量增長迅速,豐田憑借其成熟的混動技術、優異的燃油經濟性和長期可靠的質量口碑,帶來了穩定的市場需求和較高的單車利潤。尤其是在歐洲市場,隨著二氧化碳排放標準的收緊,豐田的混動產品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從而極大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也體現了其規模化的良好效益。在這樣的背景下,大眾的新能源車型,也使大眾汽車的銷售收入保持領先,特斯拉在純電動車企中成為領軍者,都體現了全球邁向碳中和給車企帶來的空前機遇。
與豐田汽車相比,利潤增長率領先的起亞汽車與現代汽車,同樣直接受益于電動化。“客觀而言,起亞與現代在電動化方面比豐田更激進,也收獲了更高的增長率。”張赟認為,在電動化領域,現代汽車和起亞汽車擁有全球領先的電動汽車平臺E-GMP,基于這一平臺打造的純電動車,不僅在全球獲得諸多專業獎項,也得到了各國消費者的好評。
正是基于這種電動化方面的實力,2023年,起亞在中國市場持續扎根深耕,并圍繞電動化產品創新、充電網絡基建擴充、用戶服務體系升級等全面布局,品牌電動化轉型進一步提速。2023年,起亞在中國市場推出EV6、EV5兩款純電新車,并計劃到2030年,實現純電動汽車年銷量18萬輛、銷量占比達到40%的目標。同時,起亞持續擴充充電網絡體系建設,在與殼牌中國合作建設800V超充站的同時,還與能鏈智電合作,進一步拓展充電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在逐漸完善中國用戶生態體系之余,也為消費者帶來電動車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務”。正是基于對中國等幾大市場的高度重視和全面布局,起亞和現代在2023年的利潤得以快速增長。
曾經“吸金”能力較強的豪華車企,如今也面臨如何在電動化轉型與盈利之間尋找平衡點的難題。“電動化正在成為車企盈利水平的‘分水嶺’。”胡豐林表示,從寶馬、奔馳到沃爾沃,都出現凈利潤同比下滑。其中降幅較大的寶馬,除了因物價推動制造成本上漲因素之外,寶馬利潤承壓的原因還在于研發支出增加,以及電動汽車銷量不濟。2023年,寶馬研發成本上升至75.38億歐元,再創新高,同比大幅增長13.8%,主要包括在電氣化、數字化以及自動駕駛等新技術方面的投入,并且為推動“新世代”車型的加速到來,2024年研發投入還將持續增加。或只有等到其新車上市且達到較為理想的銷量,盈利才會成為現實。同時,奔馳的凈利潤微降與通貨膨脹帶來的原材料費用和供應鏈成本上浮存在一定關系。特斯拉也面臨同樣的情況,毛利率從2022年的24.3%下降到2023年的17.2%,由于“價格戰”和電動化產品日益豐富,特斯拉一家獨大的市場優勢恐將難以持久。
不難發現,幾乎絕大多數跨國車企巨頭依然在深耕中國市場。“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是跨國車企眼中的‘搖錢樹’。”薛旭表示,2023年,跨國車企與中國本土企業的合作持續深化,在華投資持續加碼,其中有大眾汽車集團與小鵬合作,也有Stellantis集團入股零跑汽車注資等,甚至寶馬與奔馳破天荒地在中國聯手成立合資公司發力充電市場,這些合作幾乎無一不是與電動化緊密相關。此外,大眾汽車也決定2024年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資,持續深化“在中國,為中國”戰略,為未來業務的可持續發展夯實基礎。“在加速向電動化轉型的基礎上,跨國車企投資中國,也必然會奠定未來盈利的根基,收獲雙贏的豐碩成果。”薛旭表示。
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服務熱線
0571-8521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