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布日期】2017-04-25
【時效性】
【實施日期】04/06/2017
【文 號】工信部聯裝[2017]53號
【頒布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科技部
日韩免费视频网站丨女网址www女视频丨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丨日韩毛片在线丨国产大片免费三级观看丨亚洲国产精品电影在线观看丨日韩成人在线视频丨免费视频久久 三部委關于印發《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通知
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科技部關于印發《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通知
工信部聯裝[2017]5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務院有關部委、直屬機構:
《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已經國務院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科技部
2017年4月6日
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
汽車產業是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是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支撐,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事關人民群眾的日常出行、社會資源的順暢流通和生態文明的全面躍升。當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技術與汽車產業加快融合,產業生態深刻變革,競爭格局全面重塑,我國汽車產業進入轉型升級、由大變強的戰略機遇期。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設制造強國的戰略部署,推動汽車強國建設,制定本發展規劃。
一、發展現狀與面臨形勢
(一)我國汽車產業發展成績顯著。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形成了種類齊全、配套完整的產業體系。整車研發能力明顯增強,節能減排成效顯著,質量水平穩步提高,中國品牌迅速成長,國際化發展能力逐步提升。特別是近年來在商用車和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等細分市場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優勢,新能源汽車發展取得重大進展,由培育期進入成長期。2016年,我國汽車產銷突破2800萬輛,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中國品牌汽車銷量占比50%左右,市場認可度大幅提高。
汽車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持續增強,對推動經濟增長、促進社會就業、改善民生福祉作出了突出貢獻。汽車相關產業稅收占全國稅收比、從業人員占全國城鎮就業人數比、汽車銷售額占全國商品零售額比均連續多年超過10%。
與此同時,我國汽車產業大而不強的問題依然突出,表現在關鍵核心技術掌握不足,產業鏈條存在短板,創新體系仍需完善,國際品牌建設滯緩,企業實力亟待提升,產能過剩風險顯現,商用車安全性能有待提高。巨大汽車保有量帶來的能源、環保、交通等問題日益凸顯。
(二)汽車產業發展形勢面臨重大變化。
產品形態和生產方式深度變革。隨著能源革命和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突破,汽車產品加快向新能源、輕量化、智能和網聯的方向發展,汽車正從交通工具轉變為大型移動智能終端、儲能單元和數字空間,乘員、車輛、貨物、運營平臺與基礎設施等實現智能互聯和數據共享。汽車生產方式向充分互聯協作的智能制造體系演進,產業上下游關系更加緊密,生產資源實現全球高效配置,研發制造效率大幅提升,個性化定制生產模式將成為趨勢。
新興需求和商業模式加速涌現。互聯網與汽車的深度融合,使得安全駕乘、便捷出行、移動辦公、本地服務、娛樂休閑等需求充分釋放,用戶體驗成為影響汽車消費的重要因素。互聯網社交圈對消費的導向作用逐漸增強,消費需求的多元化特征日趨明顯,老齡化和新生代用戶比例持續提升,共享出行、個性化服務成為主要方向。
產業格局和生態體系深刻調整。汽車發達國家紛紛提出產業升級戰略,加快推進產業創新和融合發展。發展中國家也在加緊布局,利用成本、市場等優勢,積極承接國際產業和資本轉移。中國深化改革全面推進,汽車產業國際化發展進程提速。產業邊界日趨模糊,互聯網等新興科技企業大舉進入汽車行業。傳統企業和新興企業競合交融發展,價值鏈、供應鏈、創新鏈發生深刻變化,全球汽車產業生態正在重塑。
(三)建設汽車強國具備較好基礎和有利條件。
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有望成為搶占先機、趕超發展的突破口。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水平大幅提升,產業規模快速擴大,產業鏈日趨完善。支撐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發展的信息技術產業實力不斷增強,互聯網產業在全球占有一定優勢,信息通信領域技術和標準的國際話語權大幅提高,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即將實現全球組網。
潛力巨大、層次豐富的市場需求為產業發展提供持續動力和上升空間。隨著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加快推進,海外新興汽車市場的發展,我國汽車產量仍將保持平穩增長,預計2020年將達到3000萬輛左右、2025年將達到3500萬輛左右。維修保養、金融保險、二手車等后市場規模將快速擴大。同時,差異化、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將推動企業在技術、產品、服務、標準等多維度創新發展,搶占新興領域發展先機。
制造強國戰略實施和“一帶一路”建設為產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和發展機遇。智能制造的推廣實施將有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工業強基逐步夯實共性技術基礎,“一帶一路”建設將使海外發展通道更加暢通,沿線市場開發更為便捷,汽車產業協同其他優勢產業共謀全球布局、國際發展的機制加快形成。
建設汽車強國,必須緊緊抓住當前難得的戰略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加強統籌規劃,強化創新驅動,促進跨界融合,完善體制機制,推動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規劃目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進汽車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控總量、優化結構、協同創新、轉型升級。以加強法制化建設、推動行業內外協同創新為導向,優化產業發展環境;以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為突破口,引領產業轉型升級;以做強做大中國品牌汽車為中心,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推動全球布局和產業體系國際化。控總量、優環境、提品質、創品牌、促轉型、增效益,推動汽車產業發展由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實現由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轉變。
(二)基本原則。
創新驅動、重點突破。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圍繞價值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配置資源鏈,完善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推進技術、管理、體制和模式等創新,全面提升創新能力,實現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突破發展。
協同發展、合作共贏。加快推進設計、制造和服務一體化,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網絡協同。創新整車與零部件企業合作模式,推進全產業鏈協同發展。引導信息通信、能源交通、材料環保等與汽車產業深度融合,構建新型產業生態。
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宏觀調控引導作用,完善法制建設,堅持質量為先,明確法律責任,規范產業發展秩序,突出企業主體地位,鼓勵兼并重組,優化產業布局,推動特色優勢產業集群發展。
開放包容、競合發展。優化投資和產品準入管理,深化開放合作,營造統一開放、有序競爭的良好市場環境。鼓勵優勢企業牢固樹立國際化發展理念,統籌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積極進行海外布局,加快融入全球市場。
(三)規劃目標。
力爭經過十年持續努力,邁入世界汽車強國行列。
——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產業創新體系不斷完善,企業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動力系統、高效傳動系統、汽車電子等節能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等關鍵核心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到2020年,培育形成若干家進入世界前十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智能網聯汽車與國際同步發展;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骨干企業在全球的影響力和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智能網聯汽車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全產業鏈實現安全可控。突破車用傳感器、車載芯片等先進汽車電子以及輕量化新材料、高端制造裝備等產業鏈短板,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零部件供應商,形成從零部件到整車的完整產業體系。到2020年,形成若干家超過1000億規模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集團,在部分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優勢;到2025年,形成若干家進入全球前十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集團。
——中國品牌汽車全面發展。中國品牌汽車產品品質明顯提高,品牌認可度、產品美譽度及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形成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品牌,在全球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地位明顯提升,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形成全球創新引領能力。到2020年,打造若干世界知名汽車品牌,商用車安全性能大幅提高;到2025年,若干中國品牌汽車企業產銷量進入世界前十。
——新型產業生態基本形成。完成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物流配送、市場營銷、客戶服務一體化智能轉型,實現人、車和環境設施的智能互聯和數據共享,形成汽車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交通、能源、環保等融合發展的新型智慧生態體系。到2020年,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汽車后市場及服務業在價值鏈中的比例達到45%以上。到2025年,重點領域全面實現智能化,汽車后市場及服務業在價值鏈中的比例達到55%以上。
——國際發展能力明顯提升。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形成從技術到資本、營銷、品牌等多元化、深層次的合作模式,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顯著提升。到2020年,中國品牌汽車逐步實現向發達國家出口;到2025年,中國品牌汽車在全球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綠色發展水平大幅提高。汽車節能環保水平和回收利用率不斷提高。到2020年,新車平均燃料消耗量乘用車降到5.0升/百公里、節能型汽車燃料消耗量降到4.5升/百公里以下、商用車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實施國六排放標準,新能源汽車能耗處于國際先進水平,汽車可回收利用率達到95%;到2025年,新車平均燃料消耗量乘用車降到4.0升/百公里、商用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排放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新能源汽車能耗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汽車實際回收利用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三、重點任務
(一)完善創新體系,增強自主發展動力。
堅持把增強創新能力作為提高產業競爭力的中心環節,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導向,完善創新體系建設,加強核心技術攻關,提升平臺服務能力,增強自主發展動力。
1.完善創新體系。加強頂層設計與動態評估,建立健全部門協調聯動、覆蓋關聯產業的協同創新機制。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立矩陣式的研發能力布局和跨產業協同平臺,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形成體系化的技術創新能力。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支持高水平企業技術中心建設。鼓勵企業、院所、高校等創新主體圍繞產業鏈配置創新資源,組建動力電池、智能網聯汽車等汽車領域制造業創新中心。依托汽車產業聯合基金等,推動創新要素向產業鏈高端和優勢企業聚集流動。
2.加強核心技術攻關。發布實施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明確近、中、遠期目標。引導創新主體協同攻關整車及零部件系統集成、動力總成、輕量化、先進汽車電子、自動駕駛系統、關鍵零部件模塊化開發制造、核心芯片及車載操作系統等關鍵核心技術,增加基礎、共性技術的有效供給。加強燃料電池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研發,支持汽車共享、智能交通等關聯技術的融合和應用。
3.提升支撐平臺服務能力。推進技術標準、測試評價、基礎設施、國際合作等產業支撐平臺建設,完善整車和零部件技術標準體系,形成支撐產業發展的系統化服務能力。提升認證檢驗檢測能力,推進建立汽車開發數據庫、工程數據中心和專利數據庫,為企業提供創新知識和工程數據的開放共享服務。重點支持具有較好基礎、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產業鏈服務型企業發展。
專欄1 創新中心建設工程
制定節能汽車、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氫能燃料電池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汽車動力電池、汽車輕量化、汽車制造等技術路線圖,引導汽車及相關行業自主集成現有創新資源,組建協同攻關、開放共享的創新平臺,加大研發投入,共同開展前沿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推動技術成果轉移擴散和首次商業化,面向行業、企業提供公共技術服務。
到2020年,完成動力電池、智能網聯汽車等汽車領域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實現良好運作;到2025年,創新中心高效服務產業發展,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
(二)強化基礎能力,貫通產業鏈條體系。
產業基礎和先進裝備是建設汽車強國的重要支撐。夯實安全可控的汽車零部件基礎,大力發展先進制造裝備,提升全產業鏈協同集成能力。
1.夯實零部件配套體系。依托工業強基工程,集中優勢資源優先發展自動變速器、發動機電控系統等核心關鍵零部件,重點突破通用化、模塊化等瓶頸問題。引導行業優勢骨干企業聯合科研院所、高校等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加快培育零部件平臺研發、先進制造和信息化支撐能力。引導零部件企業高端化、集團化、國際化發展,推動自愿性產品認證,鼓勵零部件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打造安全可控的零部件配套體系。
2.發展先進車用材料及制造裝備。依托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引導汽車行業加強與原材料等相關行業合作,協同開展高強鋼、鋁合金高真空壓鑄、半固態及粉末冶金成型零件產業化及批量應用研究,加快鎂合金、稀土鎂(鋁)合金應用,擴展高性能工程塑件、復合材料應用范圍。鼓勵行業企業加強高強輕質車身、關鍵總成及其精密零部件、電機和電驅動系統等關鍵零部件制造技術攻關,開展汽車整車工藝、關鍵總成和零部件等先進制造裝備的集成創新和工程應用。推進安全可控的數字化開發、高檔數控機床、檢驗檢測、自動化物流等先進高端制造裝備的研發和推廣。加快3D打印、虛擬與增強現實、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機器人及其應用系統等智能制造支撐技術在汽車制造裝備的深化應用。
3.推進全產業鏈協同高效發展。構建新型“整車-零部件”合作關系,探索和優化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成本共擔、利益共享合作機制,鼓勵整車骨干企業與優勢零部件企業在研發、采購等層面的深度合作,建立安全可控的關鍵零部件配套體系。推動完善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項目遴選取向,建立關鍵零部件產業化及“整車-零部件”配套項目考核指標,鼓勵整車和零部件企業協同發展。開展關鍵零部件和“四基”薄弱環節聯合攻關,推進企業智能化改造提升,促進全產業鏈協同發展。
專欄2 關鍵零部件重點突破工程
支持優勢特色零部件企業做強做大,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零部件領軍企業。針對產業短板,支持優勢企業開展政產學研用聯合攻關,重點突破動力電池、車用傳感器、車載芯片、電控系統、輕量化材料等工程化、產業化瓶頸,鼓勵發展模塊化供貨等先進模式以及高附加值、知識密集型等高端零部件。
到2020年,形成若干在部分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集團;到2025年,形成若干產值規模進入全球前十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集團。
(三)突破重點領域,引領產業轉型升級。
大力發展汽車先進技術,形成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和先進節能汽車梯次合理的產業格局以及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引領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1.新能源汽車
加快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利用企業投入、社會資本、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統籌組織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協同攻關,重點圍繞動力電池與電池管理系統、電機驅動與電力電子總成、電動汽車智能化技術、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插電/增程式混合動力系統和純電動力系統等6個創新鏈進行任務部署。
實施動力電池升級工程。充分發揮動力電池創新中心和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等平臺作用,開展動力電池關鍵材料、單體電池、電池管理系統等技術聯合攻關,加快實現動力電池革命性突破。
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力度。逐步提高公共服務領域新能源汽車使用比例,擴大私人領域新能源汽車應用規模。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便利高效、適度超前的充電網絡體系。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尤其是使用環節的扶持政策體系,從鼓勵購買過渡到便利使用,建立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長效機制,引導生產企業不斷提高新能源汽車產銷比例。不斷完善新能源汽車標準體系,提高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門檻,加強出廠安全性能檢測,強化新能源汽車生產監管,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車分類注冊登記、交通管理、稅收保險、車輛維修、二手車管理等政策體系。逐步擴大燃料電池汽車試點示范范圍。
專欄3 新能源汽車研發和推廣應用工程
掌握驅動電機及控制系統、機電耦合裝置、增程式發動機等關鍵技術,支持動力電池、燃料電池全產業鏈技術攻關,實現革命性突破,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車整車集成控制水平和正向開發能力,鼓勵企業開發先進適用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建設便利、高效、適度超前的充電網絡體系,建立新能源汽車安全監測平臺,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扶持政策體系。
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達到200萬輛,動力電池單體比能量達到300瓦時/公斤以上,力爭實現350瓦時/公斤,系統比能量力爭達到260瓦時/公斤、成本降至1元/瓦時以下。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占汽車產銷20%以上,動力電池系統比能量達到350瓦時/公斤。
2.智能網聯汽車
加大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技術攻關。充分發揮智能網聯汽車聯盟、汽車產業聯合基金等作用,不斷完善跨產業協同創新機制,重點攻克環境感知、智能決策、協同控制等核心關鍵技術,促進傳感器、車載終端、操作系統等研發與產業化應用。研究確定我國智能網聯汽車通信頻率,出臺相關協議標準,規范車輛與平臺之間的數據交互格式與協議,制定車載智能設備與車輛間的接口、車輛網絡安全等相關技術標準。促進智能汽車與周圍環境和設施的泛在互聯,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實現資源整合和數據開放共享,推動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和多行業共建智能網聯汽車大數據交互平臺。
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推廣。出臺測試評價體系,分階段、有步驟推進智能網聯汽車應用示范,穩步擴大試點范圍。示范區內建設測試、驗證環境及相應的數據收集分析、管理監控等平臺,集中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性能驗證的示范與評價,建立智能網聯汽車與互聯網、物聯網、智能交通網絡、智能電網及智慧城市等的信息交流和協同機制,探索適合中國國情、多領域聯動的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模式。加快推進智能網聯汽車法律法規體系建設,明確安全責任主體界定、網絡安全保障等法律要求。
專欄4 智能網聯汽車推進工程
推進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創新,著力推動關鍵零部件研發,重點支持傳感器、控制芯片、北斗高精度定位、車載終端、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組織開展應用試點和示范,完善測試評價體系、法律法規體系建設。
到2020年,汽車DA(駕駛輔助)、PA(部分自動駕駛)、CA(有條件自動駕駛)系統新車裝配率超過50%,網聯式駕駛輔助系統裝配率達到10%,滿足智慧交通城市建設需求。到2025年,汽車DA、PA、CA新車裝配率達80%,其中PA、CA級新車裝配率達25%,高度和完全自動駕駛汽車開始進入市場。
3.節能汽車
加大汽車節能環保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推動先進燃油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替代燃料汽車研發,突破整車輕量化、混合動力、高效內燃機、先進變速器、怠速啟停、先進電子電器、空氣動力學優化、尾氣處理裝置等關鍵技術。不斷提高汽車燃料消耗量、環保達標要求,加強對中重型商用車節能減排的市場監管。完善節能汽車推廣機制,通過汽車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標識標準以及稅收優惠政策等,引導輕量化、小型化乘用車的研發和消費。鼓勵天然氣、生物質等資源豐富的地區發展替代燃料汽車,允許汽車出廠時標稱油氣兩用,開展試點和推廣應用,促進車用能源多元化發展。
專欄5 先進節能環保汽車技術提升工程
依托現有資金渠道,按規定建立聯合攻關平臺,重點攻克先進發動機、混合動力、先進電子電器等乘用車節能環保技術和高壓共軌噴射系統、高性價比混合動力總成、高效尾氣處理裝置等商用車節能環保技術。通過節能汽車車船稅優惠、汽車消費稅等稅收政策,引導、鼓勵小排量節能型乘用車消費。
到2020年,乘用車新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達到5升/百公里、怠速啟停等節能技術應用率超過50%;到2025年,乘用車新車平均燃料消耗量比2020年降低20%、怠速啟停等節能技術實現普遍應用。
(四)加速跨界融合,構建新型產業生態。
堅持跨界融合、開放發展,以互聯網與汽車產業深度融合為方向,加快推進智能制造,推動出行服務多樣化,促進汽車產品生命周期綠色化發展,構建泛在互聯、協同高效、動態感知、智能決策的新型智慧生態體系。
1.大力推進智能制造。推進數字工廠、智能工廠、智慧工廠建設,融合原材料供應鏈、整車制造生產鏈、汽車銷售服務鏈,實現大批量定制化生產。引導企業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物流配送、市場營銷、售后服務、企業管理等環節推廣應用數字化、智能化系統。重點攻關汽車專用制造裝備、工藝、軟件等關鍵技術,構建可大規模推廣應用的設計、制造、服務一體化示范平臺,推動建立貫穿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協同管理系統,推進設計可視化、制造數字化、服務遠程化,滿足個性化消費要求,實現企業提質增效。
2.加快發展汽車后市場及服務業。引導汽車企業積極協同信息、通信、電子和互聯網行業企業,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挖掘用戶工作、生活和娛樂等多元化的需求,創新出行和服務模式,促進產業鏈向后端、價值鏈向高端延伸,拓展包含交通物流、共享出行、用戶交互、信息利用等要素的網狀生態圈。推動汽車企業向生產服務型轉變,實現從以產品為中心到以客戶為中心發展,支持企業由提供產品向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轉變。鼓勵發展汽車金融、二手車、維修保養、汽車租賃等后市場服務,促進第三方物流、電子商務、房車營地等其它相關服務業同步發展。
3.推動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以綠色發展理念引領汽車產品設計、生產、使用、回收等各環節,促進企業、園區、行業間鏈接共生、原料互供、資源共享。制定發布汽車產品生態設計評價標準,建立統一的汽車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依托現有資金渠道,按規定支持汽車制造裝備綠色改造,推動綠色制造技術創新和產業應用示范。推進汽車領域綠色供應鏈建設,生產企業在設計生產階段應采取環境友好的設計方案,確保產品具有良好的可拆解、可回收性。逐步擴大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范圍,提高回收利用效率和效益。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制定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推進動力電池梯級利用。
專欄6 “汽車+”跨界融合工程
推進智能化、數字化技術在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物流倉儲、經營管理、售后服務等關鍵環節的深度應用,不斷提高生產裝備和生產過程的智能化水平,推動建立充分互聯協作的智能制造體系。圍繞跨領域大數據的應用,創新出行和服務模式,推動汽車企業向生產服務型轉變。加快推進汽車產業綠色改造升級,積極構建綠色制造體系。
到2020年,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到2025年,骨干企業研發、生產、銷售等全面實現一體化智能轉型,主要產品單耗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未來10年,汽車服務業在價值鏈中的比例年均提高2個百分點。
(五)提升質量品牌,打造國際領軍企業。
堅持把質量建設和品牌建設作為提高產業競爭力的根本要求,嚴格質量控制,加強品牌培育,推進企業改革,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領軍企業。
1.提升質量控制能力。推進汽車企業加強技術研發、質量保證、成本控制、營銷服務等能力建設,增強企業產品綜合競爭力。引導汽車企業加強可靠性設計、試驗與驗證技術開發應用,構建包含前期策劃、中間監管、售后反饋的質量管理閉環系統,制定和完善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完善質量責任擔保機制,發揮認證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作用,健全全生命周期的質量控制和追溯機制。引導企業實施質量提升計劃,以全面提高服務水平為突破口,以降低汽車故障率和穩定達標排放為工作目標,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建設汽車質量動態評價系統,持續提升產品品質和服務能力。
2.加強品牌培育。提高品牌培育意識,引導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夯實中國品牌汽車競爭力基礎,強化中國汽車品牌文化內涵設計和推廣工作,提升品牌價值。推動建立中國汽車品牌建設促進組織和機制,充分利用國際產業合作、重大活動等機會推廣中國汽車品牌。引導行業組織研究建立適合中國汽車產業特色的質量品牌評價體系,積極推動汽車品牌評價國際新秩序建設。改造提升現有汽車產業集聚區,推動產業集聚向產業集群轉型升級。密切產融合作,支持優勢企業進行國際知名品牌收購和運管。
3.激發企業發展活力。健全國有企業內部治理和監管機制,加快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經營決策、選人用人、業績考核、收入分配等激勵約束機制,推行實施國企考核研發投入按比例折算為利潤。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通過市場化手段和多種模式,實現國企和其他非公有制企業在產能、渠道、投融資等方面的合作。充分發揮社會監督機制作用,落實政府投資責任追究制度,引導民營資本、新興科技企業等依法合規進入汽車領域。
4.打造龍頭企業。支持優勢特色企業做大做強,成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汽車領軍企業,積極培育具有技術創新優勢的零部件、連鎖維修企業、汽車咨詢服務企業成長為“小巨人”。支持以企業為主導開展國內外有序重組整合、企業并購和戰略合作,鼓勵企業國際化發展。鼓勵汽車產業鏈內以及跨產業的資本、技術、產能、品牌等合作模式,支持優勢企業以相互持股、戰略聯盟等方式強強聯合,不斷提升產業集中度。
專欄7 汽車質量品牌建設工程
建立和完善中國汽車質量品牌培育和發展機制,鼓勵行業組織建立和推廣中國汽車品牌評價標準體系,開展汽車品牌價值專業評價工作,引導行業企業加強品牌培育;鼓勵優勢企業通過收購國際知名汽車品牌和企業,實施品牌培育的跨越發展。
到2020年,骨干汽車企業研發經費占營業收入4%左右,新車平均故障率比2015年下降30%,形成若干世界知名汽車品牌;到2025年,骨干汽車企業研發經費占營業收入6%左右,骨干企業新車平均故障率達到國際一線品牌同等水平,若干中國品牌汽車企業產銷量進入世界前十。
(六)深化開放合作,提高國際發展能力。
堅持把國際化發展作為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健全服務保障體系,提升國際化經營能力,加強國際合作,加快推動中國汽車產業融入全球市場。
1.加快“走出去”步伐。引導汽車企業樹立國際化發展的戰略理念,制定國際化發展戰略。發揮多雙邊合作和高層對話機制作用,促成產業合作整體框架和支持政策協定。深化境外投資管理改革,搭建“汽車產業國際合作綠色通道”。抓住“一帶一路”建設、國際產能合作等機遇,加大力度開拓國際市場。鼓勵優勢企業選擇差異化發展路徑,逐步從出口貿易為主向投資、技術、管理等深度合作模式轉變,實現產品、服務、技術和標準協同“走出去”。支持整車企業協同零部件企業選擇重點發展地區建設汽車產業園區,形成科學布局、聯動發展的產業格局。推動中國品牌汽車與國際工程項目“協同出海”。
2.健全國際化服務體系。鼓勵行業組織推動建立汽車產業海外發展聯盟,著重培育包括政策法規、知識產權和認證等領域的系統性服務能力。整合國內外資源,推動行業企業自主設立汽車產業海外發展基金,聯合相關國家和地區政府與社會資本,打造多維度、市場化資金保障體系。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基于商業可持續發展原則,建立適應汽車企業境外發展的信貸管理和貸款評審制度,加快建立多層次汽車產業境外投資擔保體系。促進國內金融和保險機構跨境服務體系建設,探索在海外開展汽車融資租賃和相關保險業務。加大對發達國家尤其是“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標準、認證和檢驗監管等制度研究,有效破解國際貿易壁壘。整合國內資源,促進中外政府汽車質量安全監管制度交流與合作,完善平行進口等多種貿易方式汽車監督管理。
3.提高國際化經營能力。充分發揮現有政策的引導作用,鼓勵和支持企業開展跨國合作,充分利用國際優勢資源設立研發中心,推動產業合作由加工制造環節為主向合作研發、市場營銷、品牌培育等產業鏈高端環節轉移。推動企業品牌國際化建設,鼓勵多投資主體共建共享國際營銷渠道,創新營銷模式,打造獨立經銷品牌。加強與汽車產業相關國際機構、組織的交流與合作,鼓勵行業中介機構積極組織重點企業、高等院校等會同國際組織申請全球環境基金等綠色發展應用示范項目,建設新能源汽車分布式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智能示范區,探索新能源汽車與可再生能源、智能電網的深度融合和協同發展的商業化推廣模式,形成可在全球復制推廣的經驗和樣本。
4.提高國際合作水平。繼續擴大對外開放,鼓勵利用外資及引進相關先進技術和高端人才,加強與國外企業的戰略合作,全面提高合作水平。加強政策引導,促進合資合作品牌與中國品牌共同發展,共同開拓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鼓勵合資合作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本地化開發車型比例。鼓勵合資合作企業與內資企業加強技術和人才交流。
專欄8 海外發展工程
基于多雙邊高層合作機制,促進汽車產業合作戰略框架協議達成。鼓勵重點企業深化國際合作,在重點國家布局汽車產業園和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推動中國品牌商用車與國際工程項目“協同出海”。引導組建汽車產業對外合作聯盟,提升汽車企業海外發展服務能力。
到2020年,中國品牌汽車海外市場影響力明顯提高,實現向發達國家市場的批量出口;到2025年,中國品牌汽車國際市場占有率大幅提高,實現全球化發展布局。
四、保障措施
(一)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深化改革汽車產業管理體制,強化法制化管理,建立健全適合我國國情和產業發展規律的法制化、集約化、國際化管理制度。研究制定機動車生產管理相關法規,明確生產企業、政府等各方責任,建立健全有力的懲罰性賠償制度和企業退出機制。完善車輛產品隨機抽查抽檢制度,大力查懲違法違規生產銷售行為。逐步完善投資項目管理,實施事前的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制度,事中的環保信息公開、達標監管及車輛維修信息公開、生產一致性核查制度,事后的缺陷產品召回和環保召回制度“三位一體”的管理體系,簡化事前審批,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優化和改革汽車產品公告管理,強化整車企業能力要求,實施委托改裝制度。依托企業信息公示系統實現企業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加快推進汽車行業企業誠信體系和售后服務質量擔保責任體系建設,落實產品質量主體責任和法律責任,建立多部門、跨地區的信用聯動獎懲機制。完善內外資投資管理制度,有序放開合資企業股比限制。加強汽車產能監測預警,動態跟蹤行業產能變化,定期發布產能信息,引導行業和社會資本合理投資。
(二)加大財稅金融支持。
依托各類產業投資基金、汽車產業聯合基金等資金渠道,支持創新中心建設等8大工程實施。通過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統籌支持前沿技術、共性關鍵技術研發。以創新和綠色節能為導向,鼓勵行業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全面實施營改增試點,落實消費稅、車輛購置稅等稅收政策。積極發揮政策性金融和商業金融各自優勢,加大對汽車關鍵零部件、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支持中國進出口銀行在業務范圍內加大對汽車企業走出去的服務力度。
(三)強化標準體系建設。
充分發揮標準的基礎性和引導性作用,促進政府主導制定與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協同發展,建立適應我國國情并與國際接軌的汽車標準體系。完善汽車安全、節能、環保等領域強制性標準,健全標準實施效果評估機制。以整車安全與性能評價、基礎設施為重點,優化完善新能源汽車標準體系。以功能安全、網絡安全為重點,加強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建設。以輕量化、智能化制造、典型測試工況、先進節能技術為重點,完善節能汽車標準體系。以車輛本質安全、節能高效、嚴格貫標為重點,加強商用汽車標準的建設和貫徹執行。開展重點領域標準綜合體的研究,發揮企業在標準制定中的重要作用。鼓勵企業積極采用國際標準,推動汽車相關標準法規體系與國際接軌。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發揮標準化組織作用,推動優勢、特色技術標準成為國際標準,提升我國在國際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強化認證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完善認證認可管理模式。
(四)加強人才隊伍保障。
加強對汽車人才隊伍建設的統籌規劃和分類指導,開展汽車人才培養及管理模式等專項研究,健全人才評價體系,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優化人才流動機制,改善人才生態環境,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加強汽車學科專業建設,改革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強化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搭建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流動通道,著力培養科技領軍人才、企業家、復合型等緊缺人才隊伍,擴大培養技藝精湛的能工巧匠和高級技師。弘揚工匠精神,推進現代學徒制,支持企業推行訂單培養、頂崗實習等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培養與產業需求的精準結合。建立科技領軍人才、汽車大國工匠等表彰制度。構建汽車產業人才供需對接、互動交流、成長服務等專業特色平臺,構建和完善各類人才數據庫,指導人才合理流動和定向培養。實施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促進國際化人才培養。
(五)完善產業發展環境。
著力提高汽車產品節能、環保、安全、智能水平,完善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和標準,建立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調查研究機制,對事故車輛存在質量問題的依法追究生產改裝企業責任。加快研究制定規范管理低速電動車的指導意見,從源頭解決非法生產銷售問題。加強機動車污染防治,科學制定并嚴格執行機動車排放和車用燃料標準,建立實施汽車排氣檢測與維護制度,鼓勵使用清潔車用能源,推廣使用節能環保車型,以市場化手段推動老舊、高排放汽車淘汰更新。提高城市規劃和交通布局的前瞻性和科學性,合理建設布局城市道路、停車場、加油站、充電站(樁)等基礎設施,大力建設安全便捷、暢通高效、綠色智能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服務體系。促進汽車共享經濟發展,全方位提高汽車使用效率。
(六)發揮行業組織作用。
發揮行業組織熟悉行業、貼近企業的優勢,為政府和行業提供雙向服務。行業組織應加強數據統計、成果鑒定、檢驗檢測、標準制訂等能力建設,提高為行業企業發展服務水平。行業組織應密切跟蹤產業發展動態,開展專題調查研究,及時反映企業訴求,充分發揮連接企業與政府的橋梁作用。鼓勵行業組織完善公共服務平臺,協調組建行業交流及跨界協作平臺,開展聯合技術攻關,推廣先進管理模式,培養汽車科技人才。行業組織應完善工作制度,提高行業素質,加強行業自律,抵制無序和惡性競爭。
五、規劃實施
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由大到強的重大意義,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強化部門協同,形成發展合力。各部門要根據自身職能,制定工作方案,細化政策措施。各地區要結合當地實際,研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工業和信息化部要會同相關部門加強跟蹤分析和督促指導,開展年度檢查與效果評估,適時對目標任務進行必要調整。研究建立汽車產業發展國家級智庫,開展產業發展前瞻性、戰略性等重大問題研究,對重大決策提供咨詢評估。
服務熱線
0571-85211076